第165章 变局-《挑灯看剑》


    第(2/3)页

    也正因此,真宗一朝后期的君臣,才会如此近乎夸张般地强调着他们共同治理下的这片国度,是如何地繁华,是如何地兴盛,甚至借助封禅、符瑞等种种举动,来向所有人,包括向他们自己竭力地证明这一点,以使他们忘却一些必须要面对的问题,为此这些可以说是当世掌握着近乎所有知识的治国君臣,居然会如此坚持地认定一些至为荒谬的理论,并且对此深信不疑。

    而秦桧昔日刚刚鼓吹与金国和谈,将对金国之策略由拼死一战而转为不惜割地求和的过程之中,也自是借助了大宋朝堂上下君臣的这种心态。

    毕竟当日里南渡之初的大宋君臣,在那种乍一下由万方来朝的天朝上国,变成个风雨飘摇,几乎无立椎之地的流亡朝廷如此剧变之下,君臣上下在心态上面无疑也正面临着一场翻天覆地的变化,虽说当时的局面之颓坏,实不可与真宗年间相提并论,而靖康奇耻对于大宋君臣,对于文人士子心中那套对于天下的认知体系的冲击,也决不是亶渊之盟所能比拟,然则待得南渡之后的朝廷渐次安顿下来之后,他们那种急需于一种能够让他们坦然面对如此惨败,让他们能够继续支撑住他们心中那种认知体系的说法的心情,却也更要比亶渊之盟后真宗一朝的君臣,更要迫切上千倍百倍。

    错非如此,在当日那等情势之下,大宋开国太祖开基立国的汴京神器,仍旧陷落于胡虏之手,大江北岸千千万子民,兀自辗转于铁蹄之下,而岳飞、韩世忠辈那四路铁军并举,已然渐渐取得对于金国大军的战略攻势的时候,纵然秦桧再谋深智远,以其一人之力,也决无法扭转整个局面。

    以今时今日秦桧之力,或可称得上权倾朝野,只手遮天,但在当日里他刚由女真金人的手上只身逃归之时,却几乎是无根无底,虽说他早在汴京城破之际,就已然是以御史中丞的高位被女真人掳掠北去,但经过靖康之变,昔日的康王赵构即位为君,在江南半壁重新站稳了脚跟之后,这个南国小朝廷早已然是一朝天子一朝臣,秦桧在当时那个大宋朝堂之上的份量,着实也说不上有多重要。

    可以说若不是借着这个和谈之议,迎合了当是时大宋君臣上下那种在剧烈动荡之下急欲于救得一个安稳的立身之所的需要,又恰恰给了这些个希望能够对于靖康之耻有一个恰当的解释,从而可以继续维持他们所熟悉的那一套将从中御,以文御武的治道秩序的南渡君臣,一个恰到好处的借口,秦桧也绝无可能在短短的时间之内,由一个被放归的逃臣,骤得高位,跻身中枢,而在那些年间,秦桧更是挟金自重,借着将自己打造成宋金和议之间不可或缺的关键性人物,从而渐渐张大相权,至有时至今时今日这等独禀朝政十余载,官员臧否尽出其手的局面,这里面固然有着秦桧长袖善舞,长于经营的原因,但却也可以说明,与金国和议能成为大宋国策,本身也就是符合文官集团的心理需求,是整个大宋朝堂之上文官体系一致认可,甚至于落力推动的结果,而至于偶有些对于这项策议持不同态度的臣僚,在秦桧独禀朝政十余载之后,也早就已经远远地被贬黜到不知道哪个穷山恶水之间了。

    然而却也正是因为如此,那天朝堂之上的那一幕,就更是分外地让秦喜感到心胆俱寒,因为他直到现在也想不明白,为什么就在这转眼之间,局势就会变到了这样的一步田地。

    事实上早在那位天子官家匹马出城,将岳飞一干人等自风波亭中放了回来之后,秦桧就曾与包括他在内的几个在朝中亲信子侄商议过这件事情,毕竟虽说当日里他们都还自是以为所谓的天子官家匹马闯关之类的传闻,多半是被他们收买了的那几个内待为了多要赏钱而故意夸大其辞,然则既然那位天子官家居然会做出了释放岳飞这样的举动,那个中的意味,就实在值得他们仔细推敲了。

    毕竟这些年来,秦桧手中权势不断扩大,几乎已然隐隐有凌驾于皇权之上的趋势,而岳飞无论如何食古不化,对于军中总是还拥有着极大的影响力,这位天子官家若是动了心思,意欲引岳飞来治秦桧,倒也并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只不过那日里他们私下讨论之后,直至第二天秦喜步入大庆殿参加朝议之前,他的心情也都还一直是非常轻松的,毕竟在他们看来,这位天子官家这一着不外是病急乱投医,虽说或许会给他们带来那么一点儿的麻烦,但却没有多大的实际威胁。

    毕竟大宋皇朝以文人士子共治天下,这是自开国太祖皇帝陛下就传下来的祖制,只要现在的天子官家承袭的是大宋皇朝的法统,那么他也就必须遵守这样的祖制,而经过这么些年来的经营,朝堂之上的文官集团,早已多半尽数是秦桧门下,秦桧更自是通过对于那些武将的打压,隐隐成为身寄天下文人士子之望的文人魁首,在这个时候,寄希望于岳飞这样一个纯粹的武夫,来意欲重夺已然渐次转移到秦桧手中的国柄大权,在秦喜他们看来,实在无异于饮鸠止渴,只怕势必激起那些文人士子的一致反弹,到时恐怕这位天子官家的大位,都未必能够再行坐得稳当。

    秦喜他们几个心腹,早在于上殿之前,就已然把那天朝议可能发生的情况的反复商议推演了许多遍,原本心下对于那天可能发生的情况,都自认为颇有把握,但秦喜却是怎么也没有想到,那天大庆殿上的一场朝议,居然会出现这样的场景,居然会是这样的一个结局。
    第(2/3)页